????金秋十月,天高氣爽。路旁三角梅迎風怒放,果林郁郁蔥蔥,一幢幢干凈明亮的農家小院掩映其間,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前,一個個美觀大方的垃圾箱沿路擺放……
????“過去,村里環境臟亂臭,現在我們每天都清掃衛生,徹底告別了臟亂差。不掃不成樣,一掃大變樣啊!”近日,長洲區長洲鎮竹灣社區十組村民黎瑞祥對記者說。
????今年4月下旬以來,我市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切入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城帶鄉、城鄉互動,扎實開展“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使市區城鄉結合部及周邊鎮村的道路干凈衛生、村容整潔美麗,整潔優雅的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建章立制齊抓共管
????與高樓鱗次櫛比的城市相比,載著無數鄉愁的鄉村在一些人的記憶里有點臟亂不堪。泥濘的小道,乏味的小“火柴盒”式的房子,凌亂無序,遍地垃圾,污水橫流……興沖沖奔回家過年的進城務工農民,也漸漸不適應鄉村居住環境。
????如何讓村屯變得更美麗?
????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市迅速掀起“清潔鄉村”活動高潮,以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全面推進城鄉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
????為建立長效機制,我市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任、分管領導負直接責任的領導機制,市四家班子領導掛點聯系鄉鎮(街道)督導責任制,各鄉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制,各部門、單位分片包干負責制,每一個村民小組和每一位干部群眾分責任區負責制,在全市編織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網絡,形成上下聯動、城鄉互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市區,環境綜合整治、清理衛生死角、設立舉報電話、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等措施全力推進。在鄉村,引導各地群眾根據實際情況,圍繞清潔鄉村“戶前三包”責任制,自愿自主地制定一批通俗易懂、村民容易接受的村規民約,定期組織群眾開展清潔戶、衛生個人評比等活動,有效地推動了自我約束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目前,全市共制定清潔鄉村相關內容的村規民約3212個,建立“戶前三包”責任制(戶)159102戶,創建“五星級文明戶”6496戶。
????萬秀區思扶村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完善環境衛生設備設施,建設垃圾池13個,配備垃圾斗車15輛。通過村民代表會議,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環境衛生公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辦法,還制定了環境衛生保潔員管理考核辦法。現在的思扶村,一支由本村村民組成的保潔隊伍,除了對村里的垃圾進行清掃外,還走家串戶,督促村民執行衛生公約,自覺清理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
????創新模式扎實推進
????“以前我們對垃圾有些無可奈何,即便收集起來也不知道怎么處理。”長洲區長洲鎮竹灣社區村民岑貴媚說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現在,政府花錢購置了垃圾桶、垃圾車,建垃圾處理站,完善垃圾轉運系統,幫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我市結合實際、創新方法,探索推廣切實可行的“清潔鄉村”活動新模式,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可喜景象。目前,我市各村基本做到“五個一”,即成立一個保潔協會、制定一份村規民約、制定一個獎懲制度、制定一個保潔員管理制度、制定一個垃圾處理方案。
????由村民保潔協會商討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及基金管理,使村事民辦形成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長洲區推行的農村垃圾分類回收,蒙山縣的“一隊兩會”保潔機制,岑溪市村規民約中的“三激勵”等都是“清潔鄉村”活動開展以來涌現出來的特色鮮明的工作模式。
????在城鄉結合部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回收試點工作,是我市開展“清潔鄉村”活動中一次大膽的嘗試。長洲區長洲鎮竹灣社區共有1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約6000人,作為梧州的“菜籃子”基地之一,生產垃圾種類多、數量大。“清潔鄉村”活動開展以來,市供銷社、長洲區及相關部門通過動員村民,向村民發放分類垃圾桶等措施,引導居民自覺清掃垃圾,并將垃圾進行分類,對農村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竹灣社區黨委書記甘廣標說,這項工作推行以來,村民們都能根據相關要求分類投放垃圾,可回收類由專業回收人員定期上門回收,不可回收類由保潔員統一收集并進行二次分類,再進行集中處理。社區共聘用保潔員23名,發放分類垃圾桶1100個,新增設置垃圾分類箱20套,完善了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回收的軟硬件。
????目前,竹灣社區已實現了部分農藥瓶等可回收垃圾再利用,同時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也初見成效。下一步,長洲區將整體推進回收試點工作,全面提高農村垃圾的處理能力,建立完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使可回收資源得以再利用,實現鄉村清潔的目標。
????城鄉互動縱深開展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的深入扎實開展,使我市許多村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整潔、人居環境優美的村屯。
????位于城鄉結合部的長洲區新興村,針對地理位置特殊、人口構成復雜等情況,在活動中探索出一條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的新路子。該村采用上級撥款、村民小組自籌和上門收費的方式,成立物業公司,組建村環衛保潔員隊伍,設置及建設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負責本村屯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垃圾收運和治安維護等工作,并由村委及村民小組每月繳付一定費用到村物業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實行清潔衛生長效治理,一改過去垃圾亂扔、陳年垃圾得不到清理、污染大的狀況,既能清潔鄉村,又解決了人力不足的問題,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岑溪市歸義鎮荔枝村大坡自然村,是我市2009年、2010年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該村在“美麗家園”建設上,按“舊村改造”模式進行規劃和建設,對農戶房屋進行統一外立面裝修。同時進行道路硬化、村莊綠化亮化工作,并建立清潔鄉村長效機制,整潔干凈的村容,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藤縣和平鎮座洞村給人的第一印象極佳:清澈的溪流、干凈的地面。今年3月,該村自發成立我市第一家村級環衛站,兩名專職保潔員每天清掃、處理垃圾,各家各戶主動將垃圾分類。制定《座洞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辦法》、設立環境衛生基金等村規民約,實行人畜分離、改水改廁。如今,村莊巷道干凈整潔,房子外墻統一裝修,讓人心情非常舒暢。
????其實,這只是我市組織開展“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中幾朵明亮的小花。在我市,這樣的村屯越來越多。如今,我市正在大力挖掘樹立典型,弘揚正能量,動員全市上下行動起來,真抓實干、改變陋習、倡導新風,確保“清潔鄉村”活動“遍地開花”、“春色滿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