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李光林 鐘曼俐)“我們村之前的水庫資源,通過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招租,現在不僅找到了‘好歸宿’,還得了好價錢,以后分紅更有保障了。”藤縣濛江鎮安和村村民張廣成望著成功招租的水庫,滿臉笑意地感嘆道。
近日,安和村一水庫以每年5000元為底價進行招租,吸引了多名競標人踴躍參與。經過21輪激烈角逐,最終以每年16000元成交,溢價率高達220%,目前,該水庫主要養殖鳙魚、羅非魚等魚類。10年16萬元的總成交金額將為安和村鄉村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助力鄉村在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提升等方面大步邁進。
這是我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盤活資源的一個生動縮影。隨著交易市場的持續完善,越來越多農村“沉睡資源”被逐步喚醒,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近年來,我市以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整市試點為契機,將其作為盤活農村資產資源要素的重要抓手,全力促進農村資產資源規范、有序、合理流動。”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把交易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市場體系,進一步織密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基層網絡。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成績斐然,新增交易131宗,交易金額達8068.61萬元,惠及農戶11970戶。其中,規范流轉集體資源資產交易119宗,成交金額7789.52萬元,產生交易溢價333.31萬元。
結合整治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微腐敗專項行動,我市對市場體系運營部門強化監管,推動村集體資產流轉全部進場交易,實現了交易信息發布網絡化、線上操作簡便化、競價交易公開化、監管監督遠程化。同時,我市全面推行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創新打造“互聯網+交易鑒證+抵押登記”抵押融資鏈條,有效拓展了農業生產融資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