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近日,記者踏入蒙山縣文圩鎮屯治村的宇遠農業生態牧場,牛舍里,體格健碩、毛色油亮的西門塔爾牛正慢悠悠地咀嚼著“午餐”,它們源自歐洲,歷經數代改良與本土馴化,已然適應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目前,該牧場的西門塔爾牛總存欄量達230頭,年出欄量60至80頭。值得一提的是,牧場產生的所有牛糞均被有效收集,經過發酵處理后,轉化為場內果樹、蔬菜等農作物的優質有機肥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綠色養殖。
蒙山縣文圩鎮屯治村的這一實踐,正是我市肉牛產業不斷培強做大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做好優化牛羊產業發展布局的大文章,按照“優布局、打基礎、推模式、建體系、強鏈條”的要求,大力推進種養結合和草畜配套,著力構建以蒙山縣、藤縣、萬秀區、龍圩區為主的牛羊養殖優勢區。據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市規模養牛場達77個,同比增長18%;規模養羊場81個,同比增長25%,有效帶動了養殖戶數和養殖數量的持續增長。
為充分發揮我市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我市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探索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公司+基層組織+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等多種合作方式,加快規模養殖場的建設步伐,促進產業整體發展。龍頭企業借助產銷訂單、土地托管、土地流轉、支持入股等多樣化手段,將分散的農戶有效組織起來,讓農戶共享產業增值收益。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解決農民對牛羊銷售的擔憂,我市積極鼓勵發展訂單養殖模式。食品加工企業和各養殖企業、養殖戶簽訂合作協議后,由企業統一提供牛羊犢和飼料,并負責回購成年牛羊。這種模式不僅讓養殖環節有了穩定保障,更推動形成了從飼草種植到肉牛養殖、屠宰加工、有機肥制造,再到飼草種植的全產業鏈循環體系,將更多利潤留在農戶手中。
下一步,我市將加快牛羊重點項目建設,建立項目快速落地服務機制,確保引進項目能夠迅速落地并產生效益,同時加大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在產業發展規劃、品種繁育、飼料生產、屠宰加工、品質提升、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持續推動牛羊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