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日前,記者走進岑溪市大業鎮雙松村,只見漫山遍野的中藥材巴戟苗肆意生長,翠綠之色綿延數個山頭;不遠處,同期種下的50畝中藥材土茯苓也冒出嫩綠的藤條。據測算,3年后,這片巴戟地將實現每畝10萬元的收益,土茯苓地每畝預計收益更是高達20萬元。
雙松村村民歐清文介紹道:“這幾年,我從廣東引進了優質種苗,并成立了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苯衲?月,他種了150畝巴戟,同時在雙松村和勝垌村也分別種了50畝和80畝土茯苓。公司不僅為農戶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指導,還實行保價回收。他計劃在5年內發展種植5000畝巴戟和10000畝土茯苓,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
據了解,巴戟和土茯苓都是極具藥用價值的中藥材,種植3年后即可收獲,之后清園再種。其中,巴戟畝產約4000公斤,產值約10萬元;土茯苓畝產可達8000公斤至10000公斤,產值約20萬元,平均每年每畝產值分別達3萬多元和6萬多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撐。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建立“基地+公司+經營主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了一批實力強勁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龍頭企業。這些主體和企業在中藥材產業鏈上各展所長,有力推動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如今,全市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品種日益豐富,涵蓋了葛根、砂仁、生姜、巴戟天、廣佛手、茯苓等20多個品種。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農業部分)已超6萬畝,收獲產量達2.45萬噸,產值超3億元。其中,葛根作為代表品種,種植面積達2.1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33.5%。
我市中藥材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項目的引領和示范基地的帶動。藤縣中藥材基地示范縣項目和蒙山縣中藥材示范基地,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推動了種植向標準化、生態化邁進。在品牌建設方面,我市不僅開發出葛根粉、葛根茶、葛根螺螄粉等系列產品,注冊了“葛香園”“葛多寶”“葛津寶”等商標,還開發了多種藥膳湯料和傳統寄生系列產品。
同時,我市還積極探索中藥材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打造近郊都市農業和休閑康養基地,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