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陳松泓 蔡敏銳)“陳婆婆,您來啦,今天食堂做了您愛吃的清蒸魚!”每天臨近中午,飯菜的香氣便從萬秀區城南街道阜民社區的“長者飯堂”里飄散開來,獨居老人陳婆婆熟絡地與工作人員打招呼?!耙郧耙活D飯熱三遍,現在步行10分鐘就有熱乎飯,日子越來越舒心了!”這溫暖場景,正是萬秀區推進移風易俗、踐行文明新風的生動縮影。
如今在萬秀區,黨員干部用“祝賀卡”“慰問卡”傳遞文明理念,粵曲小戲《新風滿梧鄉》唱出簡辦新風,集體婚禮讓年輕人“輕裝上陣”……彩禮降了、宴席簡了、鄰里親了,移風易俗如春風化雨,讓城鄉更文明,生活更有溫度。近年來,萬秀區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五個統一”工作法,讓文明新風從紙面走向實踐,在城鄉間吹拂起清新正氣。
筑牢文明根基,制度先行是關鍵。萬秀區構建起區、鎮、村三級書記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25個重點村建立“鎮級—村級—網格”管理體系,組織網格員、紅白理事會主動上門宣講政策。同時,該區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動發力,規范婚姻服務、餐飲行業行為,為文明鄉風筑牢制度根基。
在助老服務上,萬秀區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率先在全市成立首個鄉鎮級長者飯堂,著力打造“15分鐘老年助餐服務圈”,不斷完善助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享受貼心周到的養老服務,切實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轉變思想觀念是移風易俗的核心。萬秀區通過墻繪、“村村響”廣播、融媒體等線上線下渠道,發布《婚喪喜慶事宜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倡議書》等信息70多條,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理念深入人心。該區在32個行政村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全程介入紅白事辦理,幫群眾算好“明白賬”。各村還結合實際建設功能合一的“文化禮堂”,形成“一家辦事全村幫忙”“文化禮堂集中操辦”等新模式。如今,這些文化禮堂成了喜事簡辦的新陣地,轄區家庭人情隨禮支出平均下降60%,“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文明新風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