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通訊員 劉捷)近期,高溫多雨天氣持續,蚊媒處于活躍期,我市周邊多個地區成蚊密度遠超過安全閾值。疾控專家表示,根據當前國內外疫情態勢、我市地理位置以及蚊媒監測結果,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輸入疫情后引起本地流行的風險持續增加,呼吁市民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并積極開展滅蚊行動。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都是通過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夏秋季是高發期,積水較多的城鄉接合部、老舊小區等都是高風險區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傳染病監測科副科長、主任醫師覃敏蘭介紹,這兩種疾病都是蚊媒傳染病,不會人傳人,初期癥狀相似,都有高熱、頭痛等表現。
“但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覃敏蘭說,“皮疹也是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多在發病2~5天出現,患者軀干或四肢會出現紅色斑丘疹,可伴瘙癢、脫屑等癥狀。”
目前,廣東省多個地市已報告相關病例,我市與廣東省地緣相近,人員往來頻繁,輸入風險增加。“隨著暑假臨近尾聲,外出人員陸續返梧,8月中下旬我市將面臨更大的輸入疫情防控壓力。”覃敏蘭表示,“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在于阻斷蚊媒傳播。”
近段時間,市疾控部門采取多項監測和防控措施,包括強化病例與蚊媒生態及傳播監測,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組織各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展基孔肯雅熱防控、診療技術和蚊媒監測技術培訓,提升早期識別能力;儲備充足應急物資,派出專家組下沉指導防控工作;聯合市愛衛辦推進以清理積水、殺滅蚊蟲為主的愛國衛生運動,多種渠道普及防蚊滅蚊知識。
據悉,目前尚無預防基孔肯雅熱的疫苗或特效藥物,早發現、早診斷和早隔離治療是關鍵。覃敏蘭提醒,市民要牢記“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居家安裝紗窗、使用蚊帳,外出穿長衣褲并涂抹驅蚊劑。外出旅行回梧或從疫區回梧市民要做好兩周的自我健康監測和防蚊蟲叮咬措施,若最近兩周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等明顯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主動告知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