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周云超)6月5日,記者走訪梧州市區多所學校周邊發現,放學時段,各種各樣小吃攤聚集到學校門口,不少學生、家長在攤點前購買小吃。對此,有市民提出疑問,這些路邊小吃攤的食品衛生安全嗎?
流動攤販多,食品衛生存隱患
當天下午6時許,正值放學高峰,長洲區金湖北路一小學門前人行道擺設有多個小吃攤檔,烤腸、炸串等小吃吸引不少學生、家長前去消費。
記者觀察到,多數攤位僅用簡易推車或折疊桌擺放食品,部分食品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沒有防塵設施,裝食品的塑料袋隨意堆放在地上。萬秀區富民三路一學校附近的攤販甚至將攤位擺放到機動車道,導致交通擁堵。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食品攤販須在指定區域經營,并依法備案,從業人員須持有健康證。但記者觀察發現,多數攤販未在顯眼位置懸掛相關證件。一名售賣甜品的攤主被問及健康證時,含糊回應“辦了但沒帶”,隨后便匆匆收拾攤位離開。
安全意識弱,盼部門加強監管
記者隨機采訪了5名家長,其中3名受訪家長表示“不清楚這些攤販是否有健康證”,僅有1名家長表示“會盡量選擇看起來干凈的攤位消費”。一名帶著孩子來購買烤腸的家長坦言:“孩子放學餓了想吃,也就幾元錢的事,沒想那么多。”
記者走訪發現,這種“圖方便、輕安全”的消費心態,在受訪家長中普遍存在。但也有家長指出,小吃攤檔食品安全應引起有關部門關注,加強巡查監管,引導小吃攤主合法經營,確保市民放心消費。
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3月開展的食品安全抽檢中,182批次食品全部合格,但未明確是否涵蓋校園周邊攤販食品。根據《條例》,攤販備案和日常監管由鄉鎮、街道市場監管機構負責。走訪中,記者了解,基層執法力量有限,難以實現監管有效覆蓋。此外,部分攤販逃避檢查,往往是經執法人員勸阻后離開,待執法人員離場后又迅速折返。
記者手記:
守護孩子“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你我多一分重視、多一分行動。唯有部門“嚴管”、學校“善教”、家庭“細護”、社會“共監”,才能為孩子們筑牢食品安全的“防護墻”,讓校園周邊的每一個小吃攤,都成為放心消費的“文明窗口”。
市政協委員林雨霽建議:校園周邊流動攤販經營與食品安全問題需引起各方重視,這是關系到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大事。一是希望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更靈活的巡查機制,針對攤販經營特點,探索智能化管理方式,既能規范經營秩序,也能保障經營者合理權益;二是學校和家庭加強食品安全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安全意識;三是相關職能部門不妨在校園周邊適當考慮便民餐飲區域布局,通過科學引入規范餐飲服務,為大家提供更安全的消費選擇。相信只要大家都多一分用心,孩子們放學路上的飲食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