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黃子萃 通訊員 許焯
西部是青年人成長成才的沃土,也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在蒙山縣陳塘鎮的青山綠水間,“00后”西部計劃志愿者陳燕蘭、邵義穎,用腳步丈量這片沃土,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黃文秀將青春獻給了大山,她曾說‘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2022年,岑溪姑娘陳燕蘭響應西部計劃號召,毅然背起行囊返回家鄉,來到蒙山縣陳塘鎮。
初到鄉鎮,黨政辦公室的工作是西部計劃志愿者的“第一課堂”。陳燕蘭從整理文件、撰寫材料做起,逐漸成長為協調鎮村事務的“小能手”。
“基層工作沒有驚天動地,關鍵是把每件小事做好。”陳燕蘭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村民的微小心愿:張伯家今年新種了百香果,9月份記得去幫忙;村口李嬸的孫子準備中考了,需要一些教輔資料……這些都是她在走村入戶時用心傾聽并記錄下的村民的需求。
2024年,陳燕蘭多了一位好“戰友”——來自湖南郴州的青年邵義穎。“大學期間在山區支教的經歷,讓我了解了基層對青年工作者的渴望。于是,我堅定地選擇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邵義穎說。
剛到陳塘鎮,邵義穎便趕上木薯采收期,他毫不猶豫地跟著陳燕蘭挽起袖子走進泥地,和村民一起揮鋤頭、裝車運貨。后來,又遇到鎮上的黃皮果豐收季,兩人白天幫農戶采摘分裝,夜晚化身“帶貨主播”,創新用“短視頻+電商”模式把滯銷果銷售出去,帶動全鎮黃皮果銷量同比增長40%。
能夠把所學知識用于服務群眾,陳燕蘭和邵義穎感到無比自豪。在鎮級萬畝茶園建設現場,兩人又化身農技助手,協助農技員測量土壤數據,組織村民參加種植培訓。當看到曾經撂荒的山坡被種上綠油油的茶苗,邵義穎感慨道:“扎根在泥土的青春,也能滋養出絢麗的花朵。”
“我們種下的不僅是茶苗果苗,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三年服務期將滿的陳燕蘭,已將陳塘鎮視作第二故鄉。
“以前覺得鄉村振興離我很遠,現在我明白了,它就是幫阿婆把滯銷的瓜果賣出去,是教會大叔用手機查詢農價,是看著撂荒地變身為綠油油的茶園。”邵義穎表示,他要接過接力棒,讓更多青年看到,在西部基層同樣能實現人生價值。
在陳塘鎮,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奮斗故事仍在繼續。他們從普通話與方言的“碰撞”,到能與村民熟稔話家常,他們用自己所學,助力村民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