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我今后一定會服從社區矯正監管,努力改造自己。”近日,社矯對象小蒙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說。此前,小蒙因犯非法采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剛入矯時,小蒙一度很迷茫和沮喪。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為其定制了矯正方案,通過強化法律宣傳、開展心理疏導、組織參加公益活動等形式,幫助小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讓其盡快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經過教育幫扶,小蒙重新找回了生活信心,并主動參加社區公益活動。
這是市司法局持續開展個案幫扶,通過精細化、個性化矯正取得積極成效的一個生動寫照。近年來,該局立足社區矯正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推進社區矯正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建設,為推進平安梧州、法治梧州建設貢獻社區矯正力量。
市司法局積極創新教育矯治形式,推出了“一人一案一釋法”“紅色課堂”、參加志愿服務等措施,幫助社矯對象提升法治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降低重新犯罪風險;實施“雙線”心理矯治機制,線上摸排社矯對象的心理狀態,針對重點社矯對象線下提供心理疏導,幫助其消除負面情緒,從而更好地改過自新、回歸社會。針對生活有困難或者身體殘疾、患有嚴重疾病等社區矯正對象,該局制定多元幫扶方案,通過落實最低生活保障、開展技能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會等,解決其現實困難,使其安心矯正。2024年以來,全市落實社區矯正對象低保18人,進行就業技能培訓1400多人次,指導就學就業1200余人次。
市司法局以“智慧矯正”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從“人防”向“技防”轉變,實現監管更精準、服務更高效、管理更科學;巧妙運用廣西社區矯正一體化平臺+在矯通,憑借“電子圍欄+人臉識別”技術,對社矯對象進行全天候動態監管,實時掌握社矯對象的活動軌跡,有效防止脫管、漏管現象的發生。
市司法局嚴格落實“所所聯動”機制,推動全市66個司法所與派出所信息共享、工作聯動,并多次聯合開展法治教育、禁毒教育活動;探索打造幫教品牌,與民盟梧州市委共建“黃絲帶幫教”基地,為社矯對象開展關懷、教育、幫扶等活動開辟新路徑;與市檢察院、團市委、婦聯等部門聯建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體系,制定未成年人預防犯罪及治理方案,開展系列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教育幫扶活動等。目前,我市在管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均處于正常監管狀態,未發生違法犯罪情況。
(黃云霄 莫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