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打電話邊騎車、隨意變道、逆向行駛、亂闖紅燈……外賣騎手這些司空見慣的交通違法行為,將要面臨停單處罰了。近日,廣州發布外賣騎手新規,對一周內有三次以上違法行為的騎手實施全行業停單懲戒,并督促配送企業按最高25公里時速,合理設定配送時限、路線等。新規發布后,引發多方熱議。有專家表示,新規對于外賣騎手違法騎車行駛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也可為普通市民電動自行車管理起到借鑒作用。
互聯網訂餐行業的發展,催生了規模龐大的外賣騎手群體,他們爭分奪秒穿梭于大街小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然而,在勤勞拼搏的背后,這份職業卻隱藏著潛在的風險與隱憂。在日常生活中,外賣騎手在送餐過程中,為了追求速度與效率,闖紅燈、逆行、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對行人、車輛以及騎手自身都造成安全隱患。 是誰為外賣騎手這個龐大的群體按下“加速鍵”,讓他們“與時間賽跑”,“玩命”飛馳?表面上看是滴答作響的派送倒計時,實際上,外賣行業特有的算法規則和配送模式才是其根源所在。一方面,外賣平臺為提升用戶消費體驗,鼓勵效率至上,給外賣騎手劃出“時間底線”,設置近乎苛刻的時限要求,一旦超時,意味著差評、降低收入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外賣騎手為了多接單、多賺錢,不得不壓縮配送時間。而現實中,影響外賣配送的因素有很多,諸如交通狀況、天氣條件、電梯門禁等等,都有可能影響抵達的速度。在用戶差評和安全風險之間,外賣騎手往往更擔心前者,以至于心存僥幸,鋌而走險,不惜以違反交通規則為代價。在雙重壓力之下,外賣騎手們陷入“不超速就超時”的兩難境地。 拼“快”可以說是外賣行業的立身之本,也是外賣騎手的謀生之道。然而,唯“快”是圖的背后,是亟待修補的安全漏洞。近年來,外賣騎手發生交通事故的新聞不時出現在新聞媒體上。有人說,外賣騎手是用生命在“狂奔”。如何平衡好騎手安全與利益之間的關系,對相關部門來說,這是一道監管考題。 如今,是時候給飛馳的外賣騎手按下“減速鍵”了。此次廣州相關部門針對外賣騎手出臺新規,釋放出強烈的治理信號。從理論上說,交通違法達到一定數量就失去接單資格,這對于外賣騎手將形成有力的震懾效果,可以倒逼他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提高安全意識,保護自身安全。但是,這種被動式“慢下來”的持續性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從源頭上減少外賣騎手的交通違法行為,無疑需要完善外賣平臺的考核獎勵機制,優化算法規則,適當放寬配送時限,兼顧安全與效率,讓外賣騎手規范騎行,平安抵達。 無論任何時候、從事任何行業,生命至上都是基本準則。安全路上,要穩當,切莫唯“快”是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