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鄉土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村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近年來,我市不少鄉村立足本土特色,深入挖掘鄉土文化富礦、講好講活鄉土故事、深耕厚植創新沃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活水”。
鄉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們應重視厚植鄉土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因此,筆者認為基層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以“根”為點,挖掘鄉土文化富礦。鄉土文化作為傳統農耕文明在基層的存留,從村頭巷尾的古建筑、古村落到房前屋后的古樹、古橋,無不是維系基層社會鄉土情懷的集體記憶。留住這些有形文化遺產,讓鄉土文化有“根”可溯,必須加大保護力度。我們要建立健全鄉土文化遺產及歷史文物保護機制,通過摸排登記、層層發掘,對具有農耕特質、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宅院、村落及傳統技藝等“活化石”底數清、情況明,做到實時修繕改造,讓更多文化遺產走向人前,顯山露水,讓鄉村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其次,要以“景”為線,講好用活鄉土故事。從村頭巷尾的特色小吃、手工技藝到婦孺皆知的方言俚語、村規民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鄉土文化靈魂所在,以“活態景觀”的形式存在于鄉村生活之中。傳承好鄉土文化,我們要以推動移風易俗為抓手,結合新型傳播手段,讓鄉土文化既有“古風”,更具“新韻”,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有關部門還要主動作為,構建特色技藝“師帶徒”機制,圍繞“培養什么人”“誰來培養人”“如何培養人”三大問題,開展個性化培訓,培育出更多的實踐型人才,確保鄉土文化遺產能夠代代相傳。 第三,要以“產”為面,助推文化振興。鄉村振興中,“土特產”的轉型升級是關鍵一環。扎根于基層沃土的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蘊藏豐富、包羅萬千,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盤活其存量資源,對推動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立足村域實際,走出低水平、同質化建設誤區,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本地鄉土文化資源稟賦為基礎,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為紐帶,以文旅產業等第三產業為著力點,推動鄉土文化與旅游業、物流業、科技農業等深度融合,形成集土特產生產加工、文創產品、生態旅游等于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土特產”附加值,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贏”,切實讓鄉土文化在新時代韻味不減、熠熠生輝。 筆者了解到,如藤縣金雞鎮同榮村就是較為成功的例子。該村著力挖掘本村的傳統文化,不但重新組建了牛歌戲隊、龍獅隊,新成立了廣場舞健身隊、合唱隊,還建立了村史館,全方位展示本村各種傳統文化,以凝聚民心、教化村民、涵養鄉風。希望有更多基層重視、厚植鄉土文化,不斷夯實鄉土文化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