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回歸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為大眾休閑的時尚選擇。鄉村旅游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這表明鄉村旅游作為新產業新業態,已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動力與內在需求。 然而,縱觀我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與市場需求,仍存在不少短板與問題。一是鄉村旅游產業化質量不高,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鄉村旅游產品偏多,品牌化程度低,主題模式單一,同質競爭嚴重;二是鄉村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有些鄉村旅游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文,缺乏文化吸引力;三是鄉村旅游配套資源供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生態農業特色不顯,鄉村旅游設施落后,交通、衛生條件有待提高。如何破解我市當前鄉村旅游存在的短板與問題,讓這個新產業新業態賦能鄉村振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打造多元化鄉村旅游產品業態。突出鄉村資源稟賦,實施特色化、差異化、多元化發展,培育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業態。深挖鄉村特色文旅資源,形成“食、住、行、游、購、娛”完整產品體系,加快“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互聯網、旅游+研學”等在鄉村地區深度融合,開發數字化、沉浸式、互動性文化旅游項目,厚植鄉土人文情懷,延伸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拓展鄉村旅游消費空間,激活鄉村文旅消費業態,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完善“農業+”鄉村旅游產業鏈。拓寬旅游+品質農業、文化創意、鄉村研學、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生態影視、體育賽事等新業態、新元素、新產品,形成“文化+ 旅游”的泛旅游產業鏈,不斷更新業態,吸引新興消費群體;合理布置鄉村景觀節點、景觀小品,融入風土人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文化元素,延長鄉村產業鏈,實現三產融合;積極引導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精耕細作“微度假”農旅產品,形成若干“網紅”打卡點,打造農業休閑融合區,成為未來產業、未來鄰里、未來風貌、未來低碳等多個場景的集成展示窗口。 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旅游服務體系,可以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按照“以山為骨、以溪為魂、以綠為脈、以文為蘊”的理念合理規劃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道路系統、停車場、住宿、餐飲、游客中心、標識系統、基礎設施、公共廁所等,提升游客體驗;通過“美麗庭院”建設開展風貌改造等專項行動,推進“潔化、序化、綠化、美化、亮化”工作,打造“水凈、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 另外,還可引入混合所有制鄉村旅游開發模式。通過引入市場資本,實施“國有資本+村集體+公司+農戶”等合作形式,深化村—村、村—企、村—民利益聯結,逐步形成謀合作、促發展、求共贏的新格局;構建“國企+民營+村集體經濟+財政資金”模式,以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帶動社會資本,形成具有專業開發經驗的經營主體與村級、街道級集體經濟共同參與開發運營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