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筆者認為,可以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合力探索。
家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家長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需要放下手機,放下其他工作,進行全身心的陪伴,增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給予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吃好睡好精神好,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分散焦慮情緒。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指點解決問題的方向,讓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是孩子每天停留時間較多的地方,與老師和同學接觸的時間甚至超過家長,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校老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困擾和需求,及時進行疏導。要對絕大部分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的學生提供心理知識、技能和支持,促進他們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對出現心理適應問題的學生及時干預;對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治療。 社會要共同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對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全社會要提高認識,重視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營造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