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朱元冬 通訊員 嚴錦華
在我市,不管在大街小巷、公交站臺、公園景區、辦理大廳,還是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都有著一股以愛匯聚成志愿服務的強大合力,盡一切所能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用文明實踐積蓄的能量,為城市點亮文明的光芒。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文明實踐五項工作為導向,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讓“文明梧州”更加觸手可及,讓群眾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充分整合資源讓文明實踐有廣度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是融合思想引領、文化傳承、志愿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為更好地發揮中心(所、站)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作用,近年來,我市積極統籌利用各類資源,拓寬建設渠道,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和自身實際,整合各級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文化站等各類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在紅色教育基地、文化宣傳長廊、村史文化館等地方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點,充分利用現有的陣地資源,打造中心、所、站、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3800多個,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
健全志愿服務讓文明實踐有力度
志愿服務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溫度。近年來,我市著眼群眾實際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搭建了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在志愿服務完善的過程中,我市積極構建“1+8+N”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格體系,凝聚黨團員、干部職工、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和各類組織力量,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推動基層治理的共同體。同時,我市印發《結對共建方案》,落實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536”總要求,充分發揮市直單位、中直和區直駐梧單位、國有企業、文藝院團的特點和優勢,推動優質資源機制化下鄉、制度化安排,今年以來全市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約1570場次。
此外,我市充分利用“桂志愿”管理系統平臺,將“桂志愿”管理系統應用情況列入年度績效考核,廣泛發動志愿者辦理“廣西注冊志愿者證”,明確文明辦、民政、團委等部門職責,強化互聯互動。該平臺圍繞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開展“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的點單配送式服務,實現幫扶精準化、對接專業化、服務實時化。
提升服務活力讓文明實踐有溫度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和主體力量,志愿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活動形式。
我市充分發揮梧州志愿服務聯合會的“聯合”作用,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要求,積極吸納各類綜合性、區域性、專業性志愿服務組織,廣泛團結凝聚理論學者、文化文藝工作者、鄉賢人才等優秀人才,發動知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鴛江微公益志愿者協會等30余支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團隊)常態化開展“鄰里守望”“移風易俗鄉村振興”“我們的節日”“關心關愛行動”“文明出行”“文明禮儀”等志愿服務活動,全面提升我市志愿服務工作水平。
同時,依托鄉風文明“積分超市”開展服務積分兌換,并將其作為評選“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的重要依據,營造全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5月,全市注冊志愿者73.3萬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3萬余場次,志愿服務總時長約306.9萬小時。
打造特色亮點讓文明實踐有深度
培育志愿服務品牌,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個特色亮點工作之一。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發現、培育、推廣典型,就是培育品牌工作的具體行動。
創建工作開展中,我市選樹發布2022年度梧州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65個,征集遴選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5大類8小類300余個,選取部分重點項目,進行跟蹤宣傳報道,對優秀志愿者、志愿組織、志愿項目進行發布、展示交流,推動“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向縱深發展。積極培育“民心亭鄰里情”“‘左鄰右里老友記’時間銀行”“銀發專家鄉村行”“‘百年百隊·千場萬人’牛娘頌黨恩”等80多個具有梧州特色的志愿服務優秀品牌,有效促進志愿服務活動開展。
此外,我市動員科技、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商務、科協等部門資源下沉,將“科技下鄉”“技術培訓”“電商帶貨”“科普宣傳”等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充分發揮各單位職能,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下一步,我市將堅持緊扣群眾需求,整合下沉全市資源,統籌運用文明實踐陣地和新載體,讓文明實踐的種子在本地生根發芽,不斷匯聚成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