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朱元冬 通訊員 聶蔓原
為積極響應梧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做好城市文明的參與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市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單位高度重視、精心籌劃,有力助推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
創建期間,市行政審批局針對市政務服務中心作為創建必檢窗口單位的重要職能定位,以市政務服務大廳為創建主戰場,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融入“陽光審批·優質服務”品牌建設,不斷優化服務環境,以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助推梧州城市品質提升。
立足公共服務,讓創建窗口“靚”起來
走進市政務服務大廳,各種寫有文明公益內容的標語、海報、背板隨處可見。公開行業規范、窗口崗位職責等信息也展示在大廳的顯眼位置,讓群眾一目了然。文明宣傳工作的投入,讓創建工作成為看得見的“靚麗”名片。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該局充分結合政務服務中心受眾群體廣、人員流動大的特點,采用電子大屏播放公益廣告、張貼公益海報、擺放立式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市民公約等宣傳視頻、標語,在大廳顯眼位置處公開行業規范、窗口崗位職責等信息,把創建宣傳融入政務服務大廳和日常的審批工作,倡樹新風、弘揚美德,營造隨處可見可感、直面群眾體驗的濃厚宣傳氛圍。
在公共服務領域,該局全面升級、完善政務服務硬件功能,努力營造服務高效、設施齊全、體驗舒心的群眾辦事環境。
這些便民設施包括:建設24小時自助辦理區,實現政務服務從8小時向24小時全天候不打烊服務的轉變。配備自助申報一體機,大力開發推行各類實用便捷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設備,為群眾提供“智辦”“秒辦”等多樣化線上服務。設立母嬰室、廳外吸煙區、志愿服務站等綜合服務區,配齊應急醫藥箱、雨傘、充電器等群眾隨時取用的便民物品,為殘障人士提供紙、筆、放大鏡、老花鏡、輪椅等設施及信息無障礙服務,進一步做好“特需群眾”的服務工作。
該局還細化窗口物品擺放規范,精心打造了內外環境整潔有序、便民服務配套完善的一流政務服務環境。
做優服務提質,讓創建大廳“暖”起來
在創建工作中,市行政審批局做好文明大廳建設,把政務服務中心打造成展示城市文明風尚的重要平臺。
該局每日對窗口進行監督檢查,充分利用“紅黑榜”機制樹立典型、鞭策后進。多渠道收集群眾意見建議,設置意見箱、24小時咨詢監督電話,實現評議渠道有效暢通。積極開展“溫暖政務”提升行動,推出口語化檢索、問答式智能引導和“5+2”“白+黑”全時段服務。推行“登記代辦服務”專區和“疑難雜‘證’”受理專窗,推動群眾辦事疑事簡辦、難事導辦、雜事代辦。全區首推“政務服務體驗體驗官制度”,讓企業群眾評判政務服務質效,倒逼窗口服務效能有效提升。
做優服務提質,創新流程再造,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必由之路。在創建的過程中,市行政審批局持續推動創建與優化政務服務相互促進,以“創建”為契機,持續擴大“跨省通辦”“全鏈通辦”等便民利民改革成效;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模式,完善“一窗受理”機制;實現全市99%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大力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切實實現“減證便民”;在全區率先開展辦事導引“白話革命”,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語言”講述政務服務“故事”;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圖書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等按“五統一”標準建設政務公開專區,全市共建成政務公開專區1018個,打造政務公開“一村一碼”矩陣。
弘揚志愿精神,讓創建隊伍“強”起來
今年3月,市行政審批局組織黨員、職工志愿者深入社區,常態化開展“雙報到”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入戶走訪、創建宣傳、環境衛生整治以及勸止不文明行為等行動,構建了“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在雙崗位”的新型工作格局。
此外,該局志愿者積極加入文明交通勸導應急機動志愿者隊伍,對行人亂闖紅燈、不走斑馬線等交通違規行為進行勸導,引導市民遵守交通規則。同時開展文明交通出行安全宣傳,對駕駛未登記上牌的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未佩戴安全頭盔的現象進行勸導,提升市民群眾對電動自行車規范管理和駕乘人員自覺佩戴安全頭盔的安全出行文明意識。
該局堅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與全年各類主題活動無縫銜接,將創建活動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宣傳、植樹節活動、學雷鋒活動、“壯族三月三”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等串聯并行,以點帶面、多點開花。
目前,該局組建了一支約有160人、以黨員為主體的志愿者隊伍,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各類公益志愿服務中,延伸志愿服務鏈條,推動黨建服務延伸至社區陣地,開展集中入戶走訪、創建宣傳、環境衛生整治。
下一步,市行政審批局將繼續圍繞氛圍營造、環境升級、強化監督、提升效能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文明創建專項活動,帶頭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建設文明和諧的政務服務環境,為梧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審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