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學技術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海納百川、力爭上游”,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梧州發展所需要的精氣神,我們要以這種精神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各項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近年來,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吸納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在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雙創”基地、農業科技創新、創新體系建設、科技特派員服務貧困村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高。
健全工作機制,營造科技發展氛圍。市科技局負責編制我市科技“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今后五年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提出了實施國家高新區創建、“三大示范城市”建設、產業創新發展、知識產權強市、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人才建設、科技惠民七大工程。同時,我們組織研究制定《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定》《梧州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實施辦法》《梧州市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創新引領發展政策措施,重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業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大財政科技經費投入與改進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深化高校科研和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和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 打造創新平臺,夯實全市科技發展基礎。今年,市科技局共推薦六家企業申報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四家獲自治區科技廳批復同意組建。推進雙創基地建設方面,目前全市四家孵化器孵化場地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76家,成功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4家。今年,我們推薦華南再制造科技企業孵化器、梧州飛天科技企業孵化器申報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方面,岑溪農業科技園區經過三年建設,于2018年4月通過自治區驗收專家組監測驗收。此外,蒙山農業科技園區于2017年底獲批建設,經過一年建設,新增入園企業兩家,完成文圩鎮桑蠶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新圩鎮桑蠶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圍繞中心工作,統籌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市科技局指導并組織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已獲得自治區科技廳備案22家;2018年共推薦43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有27家企業通過評審進入公示階段,年度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可達50家以上。同時,市科技局組織2017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14家企業申報自治區科技廳后補助資金,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申報廣西創新驅動重大專項,“光學顯微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金屬鈦生產新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電子級鈦白粉產業鏈技術研究及轉化”獲得立項,獲自治區科技廳資助經費1500萬以上。目前,我市共爭取上級部門科技經費1800萬元。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知識產權各項方針政策,修訂了《梧州市專利資助及獎勵暫行辦法》,調整政策導向和資助獎勵結構。2018年,全市共完成發明專利申請950件、獲授權發明專利170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50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件,約比上年增長23%。2018年,全市共向自治區科技廳提交科技成果轉化認定材料42份,共有36項成果轉化項目通過認定,完成年度績效任務23項的173%。 推進科技工作中,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需以“海納百川、力爭上游”的精神引領,以更開放的視野廣納人才,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發展梧州的科技事業中、融入到創新體系建設中,面向科技前沿,做好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需要落實好各項科技惠企富民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我市科技創新、創業的環境,加快構建創新服務體系,激發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情,加速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我們要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科技事業向前發展,讓企業和百姓感受到科技進步的力量,讓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