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屯,居住著壯、漢、仫佬、苗等6個民族,有林、彭、周、鄭等10個姓氏,講桂柳話、壯話、仫佬話等11種語言,75戶鄉親卻一直美美與共、和睦共處。這,是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演繹的佳話。

融水苗族自治縣洞頭鎮甲朵村,苗族姑娘梁燕燕(左)為好友梁秘仙精心打扮,準備參加鬧魚節。龍濤/攝
????如此和諧,怎么做到?屯里仫佬族同胞鄭有才說得好:“住在一個屯,就是一家人,哪能分得清!”
????擁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廣西少數民族人口達2000多萬,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
????近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廣西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守望相助、共興共榮,攜手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八桂大地處處綻放“民族一家親”的似錦繁花。
????同心——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有個特別的小山村,叫“登曬”。
????它一半屬于廣西三江富祿苗族鄉,另一半位于貴州黎平縣龍額鄉。
????村民石遠英說:“在村里生活,鄉親們都互幫互助、團結協作。每逢節日,大家在村部大樓前擺開長桌宴,在‘和諧球場’上吹蘆笙、跳多耶舞,其樂融融。”
????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原“蘇家村”的漢族群眾,接納十多戶苗、瑤族群眾落戶后,各民族互學互助,“蘇家村”因此改為“民合村”。
????“廣西始終把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堅守,作為工作接力棒代代相傳。”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話語鏗鏘。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廣西創新思路探索形成“五個三”的民族工作模式:
????夯實三個基礎——民族團結的政治法律基礎、物質文化基礎、群眾和社會基礎;
????構筑三道防線——思想防線、制度防線、組織防線;
????建設三支隊伍——民族工作專業隊伍、少數民族知名人士隊伍、民族工作決策顧問隊伍;
????加強三項工作——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多辦實事好事工作、創先爭優工作;
????建立三個機制——民族關系監測評價處置機制、民族團結進步激勵機制、民族關系正確協調機制。

東蘭縣巴疇鄉巴英村,小朋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表演敲鼓。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等理念,在八桂大地生根、發芽。
????“廣西由少數民族與漢族組成的家庭有113.52萬個,由兩個少數民族以上組成的家庭達14.3萬個。”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盧獻匾自豪地說,多年來,廣西從沒有發生涉及民族因素可能影響民族團結的重大事件。民族關系,連續10多年成為廣西民眾滿意度最高的社會發展指標。
????同行——
????“民族地區不實現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
????可愛村,不“可愛”!
????這個位于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安鄉的貧困村,140戶470位鄉親散居在大石山區。住的是木瓦房、茅草房,吃的是石頭縫里種的玉米、黃豆、紅薯。
????巨變,源自2012年。
????那年,大安鄉被確定為河池市開發扶貧“整鄉推進”示范區,可愛村被列入“整村搬遷”項目。81戶群眾搬到離鄉政府只有3公里的可愛新村“有土安置”,其他群眾則搬遷到縣城周邊進行“無土安置”。
????可愛村,蠻“可愛”!
????走進新村,一幢幢藍瓦白墻兩層半樓房格外顯眼,村里還有博物館、籃球場、游泳池、農家樂……“住樓房、開小車,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葛照料感嘆道。
????“少數民族不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民族地區不實現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這是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共識。近5年來,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53.26億元,積極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全面解決0—20公里范圍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生產生活困難。
????與越南芒街一河之隔的東興市,是京族在我國的唯一聚居地。在江平鎮巫頭村,一棟棟氣派小洋樓隨處可見。
????“大會戰的實施,讓東興變了模樣,讓邊民鼓了腰包。這些年,村里的京族鄉親日子年年好、節節高,多虧了黨的民族政策。”全國人大代表、巫頭村村支書阮愛興感嘆。
????與此同時,廣西勒緊褲帶,投入“真金白銀”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發展:累計下達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資金4.85億元,支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累計下達資金6.81億元,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區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食堂改造、校園建設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下達資金55.60億元,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公路“千村通暢”工程……
????廣西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告別“出行靠走路、照明靠點燈、喝水靠肩挑、通訊靠吆喝”的歷史。目前,廣西農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
????同進——
????“幸福的日子越過越美,歡樂的歌兒越唱越甜”
????對山歌、拋繡球、搶花炮、染彩蛋……“三月三”時節,廣西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在廣西,“三月三”既是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12個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萬人通過不同的方式歡度這個節日。
????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被設為廣西全區公眾假日。

廣西各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三月三”。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壯族詩情》交響音樂會、田陽縣布洛陀祭祀大典、三江侗族自治縣花炮比賽、桂平市春牛舞……每年“三月三”,上千場次的民族文化活動次第開花,爭奇斗艷。
????節慶搭臺,經濟唱戲。廣西匯聚多方資源全力打造“壯族三月三”民族文化品牌,搭建起對外經貿旅游合作交流的全新平臺,磁吸八方來賓賞八桂美景,購壯鄉特產。
????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金鑰匙”。依托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青山綠水,廣西將民俗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讓少數民族群眾“唱著山歌融入時代、擁抱世界”。
????三江的《坐夜三江》、陽朔的《印象·劉三姐》和巴馬的《夢·巴馬》等實景演出,讓不少少數民族群眾“放下鋤頭走上舞臺”,鼓了錢包。
????“幸福的日子越過越美,歡樂的歌兒越唱越甜。”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各民族群眾攜手同心、守望相助,在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當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交相應和,八桂大地發展增添更多動力。去年底廣西地區生產總值達1.82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總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
????團結繁花,綻放八桂。5500多萬各族兒女心連心、手挽手,昂首闊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