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尋跡第二集:廣州集結 
??? 一條古道去悠悠。 ????每年農歷二月開始,無數六堡茶從六堡茶區采制后裝上尖頭船,沿著“茶船古道”被運到廣東的江口或都城后,然后裝上更大的木貨船。也有一部分六堡茶沿著桂江到達梧州后,自西江順流而下,在江口或都城集結,再沿著西江經過肇慶、三水、佛山,直接運往廣州,然后經港澳出口海外。 
在2016年的六堡文化旅游節上,當地文化部門再現當年六堡鎮茶農用竹木排將茶葉外運的場景。李琳/攝 ????這段水路將近300公里,在資料里只是寥寥數語,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卻有無數船工和排工在這條線路上討生活。幾只船結伴而行,每遇水淺灘險之處,船工們需一齊下船,有的在岸上拉纖,有的在水中撐頂,十余人一起把船只逐一“搬”過灘頭。 
視頻截圖 ????茶船要從西江航線到達珠三角地區的商埠,還需通過肇慶的羚羊峽。羚羊峽內河道最窄處僅兩百米,江流湍急,漩渦叢生,水位最深處達七八米,稍有不慎則船翻人亡。時至今日,羚羊峽里水聲依舊,崖岸轉折之處仍然水勢奔涌。 
羚羊峽巖壁上留下的篙坑。(肇慶市委宣傳部提供) ????如此悠久的古道,如此艱苦的峽路,無數船工纖夫在此留下了汗水、淚水、血水,甚至生命。日積月累,緊繃的纖繩在峽道兩邊的懸崖上刻下了深深纖痕,縱然時空交替,也難以磨滅。 
羚羊峽崖壁上留下的纖繩痕跡。(肇慶市委宣傳部提供) ????為了航行安全,西江航線自晚清時期起就引進了汽輪,“茶船古道”的運行更高效,六堡茶的輸出更快速。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六堡茶輸出最高峰的時期在1930年至1937年,那時候六堡茶區有幾十家茶莊,一家茶莊一般每年收茶十多萬斤,最少的也收六七萬斤茶,當時每斤優質的六堡茶可換五六斤大米。 ????穿過漫長的西江水道,“茶船古道”終于到達廣州。在明清兩代,廣州就已經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放開對外通商,廣州的出口量更是突飛猛進。當時,六堡茶沿著“茶船古道”被運到廣州后,在沙面、十八鋪等各個碼頭卸貨上岸。其中十八鋪碼頭就有一個對外貿易的關口,六堡茶通過這個關口直接出口到香港和南洋地區。 ????解放前,在廣州經營六堡茶的茶莊很多,廣元泰、德昌行等茶商都大量經銷六堡茶。新中國成立后,廣州仍是重要的出口港,梧州的六堡茶依然沿著西江水道源源不斷地運到廣州出口。曾任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的熊燕萍如今仍清楚記得,1962年經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廣西茶葉分公司梧州支公司出口的梧州六堡茶有117噸,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梧州六堡茶的出口量已超過1000噸。 ????“茶船古道”勾連著兩廣,并通向世界。 ????昨天,我們進入香港,深入了解“茶船古道”在這個亞洲曾經最大的中轉港如何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敬請繼續關注。 ????文字:楊麥 龍天傳 蘇愛清 ????圖片:除署名外,來自網絡 ????視頻:張超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