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廣西”活動轉入“生態鄉村”建設階段,水利部門牽頭組織實施“水凈化”專項活動,與修水利有機結合在一起,從生活用水凈化擴展到生產用水凈化,從源頭水凈化延伸到途中水凈化,八桂農村廣泛營造“水清水美水安全”新境界。
冬日里,記者走訪各地農村看到,安全衛生的潔凈之水嘩嘩進農家,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2014年達到了70%;水肥一體的營養之水滴滴哺作物,現代農業示范園里甘蔗、水果、蔬菜等特色作物增產又增收;青山綠林環繞的生態之水盈盈迎游人,水庫除險加固、江河綜合治理后處處變成新景區……
我們隨手拍下幾處“凈水”鏡頭,集納在今天版面上與大家共享。
1
污水濕地治
圖一是一塊面積約2.5畝的人工濕地,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茅廠屋村,其功能是凈化規模養豬場排放的污水。圖中左邊綠油油的漂浮植物叫“狐尾藻”,畫面外還有另外三級更高些的藻池。養殖污水先經過兩級稻草基質過濾,再經過狐尾藻多級人工濕地消納,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后,排放到右邊水池中。這種建造人工濕地采用生物治污的方式,工藝簡單,造價低廉,處理效果好,十分適用于鄉村污水處理。
2
水好金果旺
圖二攝自陽朔縣百里新村金桔示范區,這“百里新村”有金桔6萬多畝,沿線農民今年人均純收入約1.7萬元,其中80%收入來自金桔。樹上,金燦燦的金桔掛滿枝頭;樹下,塑料水管、金屬水管整齊堆放——沒錯,嘗到高效節水灌溉甜頭的果農,準備給灌溉設施提檔升級。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果農說:好水配好管。
3
靈水世代傳
圖三中的靈渠流經興安縣嚴關鎮馬頭山村,古運河兩岸老樹新花相互映襯,磚塊砌成的沿河曲徑蜿蜒通幽,推車而來的是當地村婦,結隊遠去的是外地游人。
2000多年前開鑿的靈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運河,連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時至今日,保護完好的靈渠之水依然水靈水凈,得天獨厚的興安之地縣興民安。現代陸地、空中交通的高度發達,使靈渠昔日水運樞紐風光不再,而作為飲用之水和灌溉之水繼續造福一方。古人或許始料未及的是,與都江堰、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的靈渠,2000多年后不僅成了“國寶”名勝,連靈渠水流經之地也成了游人休閑特別是騎車運動的好去處。
4
養殖講生態
圖四巡察船后方大片漂浮瓶下面,吊養著串串珍珠貝。能養殖珍珠,說明這里水質優良。這個地方是橫縣西津水庫,已經被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畫面中這個珍珠養殖場連同附近1萬多個養殖網箱,眼下正在有序拆除,為的是讓國家濕地公園的水變得更潔凈。當然客人來游濕地,也想品嘗一下水庫魚。有關方面已考慮保留少量網箱,實行“無投料養殖”,到時候“跳”上餐桌的是仿野生“生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