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 徐慶成)7月4日,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廣西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指引(試行)》已于日前出臺。今后,我區范圍內的鄉、鎮、村、屯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全區各地要以此指導廣西農村選擇適宜的生活垃圾處理路線,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農村美麗家園。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農村生活垃圾,有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織物等可回收廢品,還有磚石、灰渣等不可回收垃圾,及農藥包裝物、日用小電子產品、廢油漆、廢燈管、廢日用化學品和過期藥品等危險廢物。自治區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農村垃圾處理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垃圾處理模式,堅持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強化回收、分類處理的原則,并體現循環經濟的要求。
????據介紹,今后我區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將分為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和村屯就地垃圾處理兩種模式。其中,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生活垃圾通過“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理”的方式,納入縣級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運作處理。這種方式適用于處于垃圾處理場(廠)周邊約30公里范圍以內、與城市間運輸道路60%以上具有縣級以上道路標準的鄉、鎮、村、屯以及位于環境敏感區的村莊。
????近年來,我區大力開展農村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已在75個縣(市)開展垃圾“農村收集、鄉鎮運輸、縣城處理”試點。由于一些較偏遠的村屯,無法納入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系統,垃圾“圍村堵河”現象堪憂。技術指引將側重引導這些村屯采取“戶分類-村收集-村處理”的村屯就地垃圾處理模式,并遵循“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則,合理選擇簡易堆肥、沼氣池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熱解、焚燒、簡易填埋等單一或組合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如此,可讓生活垃圾不出村、不出屯,就地科學處理,創建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