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國獨有的“三伏”天氣。民間流傳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的俗語,可見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酷熱的。然而,就在這個如此悶熱難熬的天時,居民住宅的外墻搭起了腳手架、圍滿了防護網,窗戶被擋而無法或不敢打開,致使有的住戶每到中午時被迫出家門到外面去避暑。這就是我市新興一路正在進行立面改造工程的部分居民近段時間的真實寫照(詳見《腳手架搭起不見施工 新興一路立面改造工程進展慢》)。
????一個城市,適時地進行一下市容市貌的改造、美化、裝飾,使市民在一個舒暢、怡神的環境中生活,無疑是一件惠民的好事。但是,作為具體執行者,在整個工程的實際操作中,最怕的就是心目中只有自己工作上方便,為了不被上級問責而不顧百姓的問責。月前,從新興一路的立面改造工程開始動工的第一天,就有市民擔心它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更期盼有關部門能在以往的類似工程中吸取教訓,盡量減少擾民的程度。殊不知,腳手架風風火火搭起近一個月了,群眾看不見實質性施工的同時,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家的外圍被封得密密實實,在光線被遮擋、自然風吹不進的“蒸籠”里痛苦而無奈地熬過“三伏天”,成了名副其實的“苦夏”。
????天氣暑熱是大自然季節輪換、不可抗拒的現象,可新興一路部分市民終日生活在“蒸籠”里的狀況,卻是人為造成的。試想,如果當初負責這項工程的決策指揮者們設身處地地多做一些換位思考,把問題盡量想周全些,比如事先派人進戶把窗戶尺寸測量好,等資金經費到手、鋁合金窗制作好了,避開農忙時節,再搭建腳手架、拉起防護網進行施工,這樣住戶縱算是有些不便,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怨聲載道的。畢竟,我們的老百姓還是識大體、顧大局的。 |